top of page
Search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青年返乡创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 Writer: Julian Li
    Julian Li
  • Jan 23, 2024
  • 14 min read

摘要:乡村发展背景下,农村青年返乡创业成为解决乡村人才流失,带动乡村经济发展,实现乡村振兴及城乡一体化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SWOT模型分析发现农村青年返乡创业优势劣势并存,但返乡创业仍然存在诸多由农村环境、信息、和自身条件等因素引起的困难,使农村青年时常无法有效地为当地经济注入新的活力。根据实地探访调查,本文针对这些发展问题从农业农村资源开发、创业就业氛围营造、农村产业资源整合、创业知识培训四个方面提出建议,为返乡创业的有志农村青年保驾护航。

关键词:乡村振兴、返乡青年、创业

Abstract: Under the context of rural development, encouraging rural youth to establish businesses within the rural areas has become a significant factor in solving the loss of rural talents, accelerating the local economy, and achieving the goals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as well as the integration of city and rural areas. With SWOT analysis being used in our essay, we discover that strengths and drawbacks coexist with each other for those rural youth who come back to rural areas and establish businesses. Nevertheless, when establishing businesses, difficulties caused by the rural environment, information availability, and self-capacity are frequently presented, making rural youth unable to inject vitality into the local economy. Based on local research and problems that occur in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areas, we give out solutions in four primary spheres: the exploitation of rural resources, the cultivation of atmosphere for establishing businesses, the integration of local resources, and the training of rural youth for establishing businesses. This will enable determined rural youth’s future prosperity as their pathways for establishing businesses are protected.

Key words: rural revitalization; rural youth; the establishment of business            

一、 引言

         1.1 研究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蓬勃发展,掀起了农村青年进城务工的浪潮。然而,农村日益严重的老龄化空心化问题大大削弱了农村发展的内生动力。新型城镇化发展背景下,农村青年在城市的推力及农村的需求力双重因素的影响下回乡积极性显著增强,传统的城乡人口流动模式逐渐转化为城乡双向流动的新模式。一方面,在“群体偏见” 、学历限制、城市生活水平、社会福利难以落实的多重背景下,进城务工改善生活的传统思想观念逐渐无法实现[1]。另一方面,各级政府对农村青年返乡创业的支持,农村产业升级的大背景,及传统孝道“家本位“的多重作用下,农村青年返乡意愿愈发明显。2018年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更是指出乡村兴则国家兴,乡村衰则国家衰的理念[2]。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乡村振兴,即要留住绿水青山,也要留住创造金山银山的农村青年。

 

         1.2 研究意义

         目前,城市就业岗位不足,农村老龄化空心化问题严重,推动乡村经济可持续性发展动力不足,城乡资源共享一体化进程缓慢[1]。运用宏观及微观政策引导农村青年创业返乡并切实解决农村青年返乡困难成为解决此类问题的重要手段。夏柱智(2016)等阐述了农村青年打破传统城乡二元结构并加快了城乡一体化新型城乡关系的现象[3]。赵迪(2017)等发现,如何针对农村青年创业规模小制定相关政策还需在理论和实践中不断探索[4]。但是目前对于农村青年返乡创业发展现状及限制农村青年创业发展因素的文献分析尚且不足。本文运用SWOT analysis 深入分析了农村青年返乡创业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以及限制农村青年返乡创业发展的因素,并针对相关问题提出了政策建议,旨在进一步丰富理论研究,为在乡村振兴时代背景下更高效地推动农村青年返乡创业进程提供理论参考。

         二、农村青年返乡创业现状——SWOT分析

         2.1优势

         农村青年的早期经历为他们的返乡创业进程提供了不同于城市青年的独特优势。首先,农村青年对乡村情况较为了解。一方面,由于长期的乡村生活经历,农村青年具有较为丰富的社会关系网,能有效地发现商机,并具备带动全体村民致富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他们对于农村的了解也使得他们更加适应农村环境,返乡创业也更有动力。其次,他们在城市中的生活也为他们返乡创业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这体现在整体认知及眼界的提高和充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如建立农村合作社整合农产品并运用电商平台卖货的能力。除此之外,农村青年还具备吃苦耐劳的精神。他们没有城市青年父母的过分关照,少年时大多从事体力劳动补贴家用,锤炼了他们肯干肯吃苦的精神。这种早期阶段培养的“嵌入式”精神促使他们以更加严谨认真的态度对待返乡创业这来之不易的机会,极大地提高了返乡创业的成功率和有效性[5]。

         2.2 劣势

         城乡一体化发展不彻底以及政策引导不到位也使得农村青年返乡创业面临着诸多困难。一方面,外部因素导致农村青年返乡创业劣势明显·。农村青年社交局限于农村青年之间,间接导致农村青年在城市工作、就业、创业经验和资源积累不足。又因农村青年在农村多从事边缘性行业,初期创业资金的不足也成为了农村青年返乡的一大劣势。此外,创业知识的匮乏也因市场和产业运行的复杂性阻碍了理论知识作用的发挥。另一方面,地方政策对于农村青年创业的倾向性导致了农村青年创业资金规模的局限性。·政策上对于乡村发展的单一性导致同质化严重,同类产品的恶意竞争演化为利润率低的重要因素。地方政府缺乏长远的战略性眼光也在一定程度上放大了农村青年返乡的劣势。部分地方政府更加重视对外商引资因为外资体量更大,专业度更高,而忽视了对于农村青年返乡创业的支持。这使得农村青年无法得到相应的政策扶持,成为了导致农村青年创业初期资金不足,规模小,和创业效率低下的重要诱因[6]。

         2.3机会

         新时代农村青年拥有前一代农村青年不具备的发展机遇。就发展前景而言,中国经济结构优化调整,民营经济和个体工商业蓬勃发展,衍生出了以农村电商平台以及“互联网+”创业方式为代表的新型创业行业[4]。就创业难易程度而言,农村青年创业大多销售初级产品并围绕第一产业发展,创业成本相对较低。又因农村人力资源丰富,农村劳动力成本较于城市偏低。在中央对于农村青年金融扶持力度不断增强的背景下,农村青年创业资金可以得到相应保障。最后,国家各层面对于农村青年创业发展的高度重视也是农村青年返乡创业发展的一大机会。例如,2015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苦干政策措施的意见》,旨在拉动就业、促进创业,为农村青年返乡创业提供坚实的基础[7]。山东省2015年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有助于解决“三农”问题,为有才干、有志向的农村青年提供了广阔的创业发展舞台[8]。

         2.4威胁

         农村青年对于经济和政策上理性分析作出的返乡创业的选择是一种基于理论的实践探索。然而,理论和实践具有不统一性并且在创业过程中农村青年会遇到多层面挑战,导致农村青年在创业过程中存在心里障碍。首先,农村青年创业初期会因为实际与预期不符以及创业不确定性风险大等因素产生畏惧心理,大大削弱了农村青年创业的积极性。又在“参照群体”获得收益和心理落差的多方作用下,农村青年自我效能感会降低,使得农村青年产生心理扭曲,甚至导致心理障碍的出现[1]。其次,在老一代农村人对于进入城市才能赚大钱的刻板观念和传统就业思想提倡稳定性的双重作用下,农村青年返乡创业也会承受巨大的家庭舆论和心理压力。最后,即使国家出台了相关的优惠利好政策,政府部门在服务意识薄弱下设置的人为壁垒也会大大挫伤农村青年返乡创业的积极性,提高农村青年的创业成本。加之农村金融体系不健全,农村青年无法通过银行贷款等方式进行融资,这也使得农村青年创业的融资成本大大提高。

         三、发展问题因素分析:

         3.1 农村环境的限制

         受农村创业环境的影响,农村青年返乡创业意愿和持续性不强。一方面,农村相较于城市的外部环境劣无法满足新时代农村青年对于物质和精神文化上的追求 。农村没有完善的基础设施,没有像大城市那样的发展机会,且薪酬待遇普遍较低。农村青年作为高消费群体,过低的收入无法满足他们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也使得他们普遍希望留在城市就业创业。此外,大城市提供的教育资源、就业创业政策、文化活动空间,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村青年的个人择业观,加剧了农村青年城市化的进程[9]。另一方面,农村创业的内部环境无法为农村青年提供基础性保障。农村青年自身本就受生活条件、公共服务、创业资金等因素的限制,又加之创业环境以及自我发展的不确定性,使得农村青年就业意愿强于创业意愿。以云南省安宁市为例,调查数据显示96%的农村青年认为他们创业的效率和成功率受到了农村环境的限制。产业结构调整的不到位又导致农村青年创业领域狭窄,竞争激烈,同质性强,这降低了农村产业的竞争力,阻碍农村青年返乡创业进程,因此农村青年返乡创业的意愿普遍较低。

         3.2就业创业信息不对称

         就业创业信息的匮乏以及缺乏获取农村创业信息的渠道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青年返乡的积极性。有研究表明,75.8%的农村青年并没有为农村青年提供相关的创业信息,而在剩余的24.2%的为农村青年提供创业信息的农村地区中,86%的农村地区提供的就业创业信息不完整且实用性不强[5]。也有一些农村返乡创业青年反应他们无法及时获得创业的相关政策,导致他们在创业过程中遇到诸多困难。相反,城市就业创业信息更新相对即时且时效性强,有能力有才干的农村青年在城市可以获得较高的薪水,使得农村青年更有机会在城市获利。因此,农村青年在返乡创业不确定性因素较大的前提下选择留在城市就业创业是基于自身资金匮乏无法承担风险作出的理性选择。

         3.3 创业规模小

         农村青年创业规模普遍较小且兼业特征明显,主要体现在创业资金不足和创业规模局限两方面,因此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能力普遍较低、辐射性不强。创业资金方面,农村创业不同于城市创业,由于农村不具备完善的金融系统,农村青年大多使用自己在城市的积蓄进行创业。同时由于创业资金的匮乏,农村青年企业雇员较少,不仅无法做到以创业带动就业的目标,也无法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社会氛,农村青年创业的可持续性发展也无法得到保障。创业规模方面,农村青年兼业特征明显,这极大地限制了其企业的经营规模,严重地影响了农村青年创业社会化、专业化的进程,不利于创业效率的提升。从事生存型创业的农村青年偏向于选择低成本、低门槛、低利润的第一产业而非资本技术集中的第三产业,创业领域大多集中销售低端商品,农村市场趋近饱和以及出现同质化现象,农村青年创立的企业将会很难扩张规模[10]。以云南省安宁市为例,调查数据显示,68%的返乡农村青年从事以种植和养殖行业为主的第一产业。因此,农村青年在城市积累的眼界和才干无法在农村发挥作用,很难为当地经济带来有效且可持续性的发展。

         3.4 自我发展能力不足

         农村青年自身综合素质仍然偏低,在创业经验和心理承受能力方面仍有不足,这也使得农村青年返乡创业的成功率普遍不高,自我发展能力不足。从经验方面来看,农村青年普遍只拥有初中或高中的学历,缺乏社会经验和对市场趋势的扑捉能力,创业仍然缺乏实际经验,导致出现创业后劲不足等诸多问题。以云南省安宁市为例,调查数据显示返乡创业的农村青年中,仅有大学本科以下的学历的农村青年占比61%,且61%的农村青年认可他们的创业受到了自我发展能力这一因素的影响。同时,地方政府组织的职业技术培训相对于庞大基数的农村青年而言对于提升其创业能力也只是杯水车薪,且此类培训大多脱离农村青年的实际情况,仅仅流于形式,无法为农村青年返乡创业提供实质性支持。在心理承受能力方面,预期与现实的不对等、“参照群体”收入的增加常常导致农村青年的自我效能感降低。在受访者中,75%的农村青年表示他们时常会受到社会家庭的舆论压力,进而影响他们创业的心态和可持续性,且54%的农村青年认为这是由于传统就业思想导致的。由于农村青年自身储蓄及社会福利保障偏低,对自身前途发展充满不确定性,心理压力较大,导致其心理承受能力会比其他创业者更低,进而对风险的控制能力较差,大大增加了创业的失败率以及创业致贫的风险。

         四、农村青年返乡创业发展对策建议

         4.1开发农业农村资源,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健全农村生活及创业环境是提高返乡青年创业积极性的重要途径。一是地方政府应致力于基础设施的建设,建立健全在教育、医疗方面对农村青年的保障,同时为农村青年提供良好的文化活动空间,坚定农村青年返乡创业的信心。二是要加大财政投入以优化农村青年返乡的创业环境。一方面,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地方政府应着力建设产业配套等基础硬件设施,促进乡村与周边城市资源共享互补发展,降低农村青年返乡创业的风险,加强其返乡创业的意愿。另一方面,地方政府还应提高其返乡创业服务机构的服务意识和水平,让返乡创业的农村青年切实感受到政府对他们的重视,提高返乡创业的效率和成功率,并减少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三是要发扬当地农村独有的产业特色,依托“互联网+”以及农村合作社整合农产品资源,逐步提高农村产业的竞争力。依托农业农村资源,推进城乡协调发展,掀起一波农村青年返乡创业的浪潮[11]。

         4.2 加大政策宣传力度,营造良好创业氛围

         地方政府应提供实用有效的创业信息,并致力于通过营造积极向上的创业氛围提高农村青年返乡创业的积极性。宣传上,农村应加大农村青年返乡创业政策的宣传,建立专门的渠道为农村青年返乡创业提供信息,多种形式提升农村青年对乡村振兴战略的认识。农村还应该树立并发扬创业风险小、劳动最光荣的精神,通过良好的舆论氛围鼓励农村青年返乡创业,减轻由传统观念“进城赚钱”引起的阻力。政策上,地方政府应完善对支持农村青年返乡创业的流程体系,为农村青年返乡创业保驾护航[12]。对于农村青年返乡创业的优惠补助政策一定要落到实处,体现出农村创业不同于城市创业的独特优势。这主要体现在对返乡创业的农村青年提供融资上的便利,拓宽农村青年创业的融资渠道,减轻其由于创业资金不足带来的压力,带动更多的农村青年返乡创业。

         4.3整合创业发展资源,提高创业产业规模

         农村青年返乡创业主要存在规模小以及资金不足等问题,整合创业发展资源是解决农村青年创业辐射力不强、降低农村青年个体创业风险、培养良好创业氛围的重要措施。一是改善创业环境。地方政府应构建一批设施一流、贴合实际的农村青年创业基地,为农村青年提供更好的创业服务和设施。农村创业基地里也应引入农村龙头企业,充分发扬本地产业资源特色,并为广大农村青年提供租金减免、税费降低等创业园独有的利好政策,带动农村青年返乡创业的积极性。二是完善政策制度。地方政府应鼓励创建农村合作社,由于农村产业结构的特殊性,唯有整合发展资源才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同时,应充分利用 “互联网+”农村企业电商平台资源共享的先进理念,为广大有志青年提供宽阔稳定可持续的农产品销路。三是提高产业竞争力。农村企业的聚集可以培育竞争很激烈的环境,培育出一批有竞争力的乡镇企业,为农村市场注入新的活力。资源的整合也将带动农村青年创业规模的提升,为农村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空间。

         4.4加强创业能力培训,提升个体综合素质

         农村青年自身综合素质的不足是影响其创业成功率低的主要因素。一方面,解决经验不足的问题必须依托先进的互联网资源并充分发扬地方教育资源优势。一是充分发扬网络平台传播速率高、范围广、成本低的独特优势,利用专业机构对农村青年进行基础创业知识培训,提升农村青年对于市场的捕捉能力,弥补学历经验不足。二是依托邻近城市的高校教育资源,结合当地产业特色为农村青年进行培训,并从就近高校引进优秀人才到农村就业创业[13]。另一方面,政府应该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为返乡创业人员提供心理疏导,解决农村青年心理承受能力低的普遍现象,增强农村青年创业项目的持续性。宏观上,政府应致力于改善农村青年创业的外在环境,增强创业青年的成就感和获得感,从根源上避免心理问题的形成。从微观层面来看,地方政府必须建立相关心理疏导机构,鼓励农村青年参与心理咨询,将农村青年由于创业成效低引起的负面情绪正向转化,提升农村青年的自我效能感,从而提高农村青年创业的成功率。

         五、结论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SWOT分析从农村青年创业的优势和劣势等角度分析了农村青年返乡创业的发展现状。通过实地调查发现,农村青年返乡创业虽然有独特的优势和不同于城市青年的发展机遇,但其劣势以及外部环境的威胁仍然是阻碍农村青年成功创业的绊脚石。研究发现,农村青年返乡创业发展受到如创业环境、创业信息的不对称、创业规模小、自身发展能力不足等因素的限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村青年返乡创业的积极性,不利于乡镇企业的社会化和专业化,因而导致企业无法可持续性地发展并未当地经济做出有效的贡献。为应对这些发展问题,最大化提高乡村转型战略的成果,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一是充分开发农业农村资源,结合当地特征充分发扬地方产业特色,降低农村青年创业的风险,提高农村青年返乡创业的积极性。二是积极宣传创业的优势,让“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的理念深入人心,避免传统就业观念阻碍农村青年发展。三是整合农村资源以提高创业规模,建立创业园、农村合作社等机构拓宽农产品销路,带动其他初入社会的农村青年就业创业。四是依托地区高校资源以及网络平台资源,对农村青年进行创业培训,力争从多方面提高农村青年创业的竞争力。因此,农村青年返乡创业选择也将成为实现乡村振兴、加速推动城乡一体化的重要手段,为新时代农村带来更加美好、幸福的明天。

 

 

 

参考文献

[1]谈灿.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青年返乡创业的困境及对策分析[J].湖北农业科学,2020,59(19):178-182.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0.19.038.

[2], 中央政策文件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 刘燕华,孟赤兵 主编,中国低碳循环年鉴,冶金工业出版社,2019,151-162,年鉴.DOI:10.42384/y.cnki.yxhjj.2020.000036. 

[3]夏柱智.能动的主体:城乡一体化背景下的农村青年——基于中部Q镇的田野调查[J].中国青年研究,2016(11):75-80.DOI:10.19633/j.cnki.11-2579/d.2016.11.012. 

[4]赵迪,李贺.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农村青年创业培植研究[J].农学学报,2017,7(12):127-136. 

[5]杨艳飞,郭蕾,李宛玲等.乡村振兴视角下辽宁省农村青年返乡就业创业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30(17):236-238.

[6]刘芳.农村返乡青年创业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以滨州市为例[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6(05):31-33.

[7], 1.1 国家(省)科技创新发展政策(摘编) (2)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摘要). 施炯 主编,科技创新发展报告,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2018,2-3,年鉴.

[8], 国务院行政法规和文件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 芮宗金,董宽 主编,中国工会年鉴,《中国工会年鉴》编辑部,2016,518-522,年鉴.

[9]赵龙斌,赵大伟.乡村振兴视域下农村青年人力资本开发对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的影响分析[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经济管理,2022(7):0116-0119 [10] 生活取向:县域返乡青年创业的时间逻辑及风险

[11]郭艳莹.吉林省农村青年返乡电商创业路径研究[J].山西农经,2020(15):156 157.DOI:10.16675/j.cnki.cn14-1065/f.2020.15.085.

[12]班涛.能动的嵌入性:青年返乡创业的运作机制与功能定位[J].社会科学,2023(05):160-170.DOI:10.13644/j.cnki.cn31-1112.2023.05.011.

[13]王梅瑜,范辉.乡村振兴,摸清青年返乡动因[J].人力资源,2021(16):14-15.

 

 
 
 

Comments


乡村兴

www. xiangcun-xing.com

©2024 by 乡村兴. 

bottom of page